混炼胶的再加工性能如何评价与提升焦烧时间与硫化的控制
在现代橡胶工业中,“再加工性能”成为衡量混炼胶质量与工艺适应性的一个关键参数。特别是在多批次、小批量、集中硫化的制造场景下,混炼胶往往存在储存、重新调胶、再加工等环节。若处理不当,将引发焦烧、硫化不完全、物性下降等质量问题。
本篇文章将围绕两个核心控制点:焦烧时间(Scorch Time)与硫化平台(Cure Plateau),系统探讨混炼胶的再加工性能如何科学评价与技术性提升。
一、什么是混炼胶的“再加工性能”?
所谓再加工性能,是指混炼胶在储存一定时间后,再次进入加工环节(如挤出、压延、模压、注射)时,其物性、工艺性、流动性、硫化行为等是否仍处于可控状态。
常见再加工场景包括:
头天混炼,次日硫化;
储存胶料在24h~7天内用完;
冷库胶或部分过期胶的重新使用;
工序中不合格半成品返工回炼。
再加工性能差的混炼胶,常表现为:
焦烧提前,出现早期交联,模具堵塞;
硫化平台下降,强度不足;
物性波动,批次不稳定;
流动性变差,加工困难。
二、再加工性能的核心指标一:焦烧时间
1. 焦烧时间的定义
焦烧时间(Scorch Time,通常表示为t10或ts2)是指胶料在加热条件下,开始发生明显交联反应之前的时间。
t10:门尼黏度比初始值增加10单位的时间;
ts2:由无转矩到转矩增加2 dNm的时间(常用于无转子硫化仪数据)。
2. 焦烧时间对再加工的影响
太短: 胶料加工窗口变窄,设备操作难度大,容易焦烧;
太长: 加工效率低,成品硫化不完全。
理想的焦烧时间应具备宽容性与安全余度,特别是储存24~72小时后仍保持>6分钟(以t10为例)。
3. 焦烧时间的评价方法
初混与储存后对比法:
初始混炼后:t10 = 7.8 min
储存72小时后:t10 = 6.9 min
回升比 = (6.9 / 7.8) × 100% ≈ 88.5%
若回升比>85%,说明焦烧安全性尚可。
焦烧稳定曲线评估法:
通过不同储存时间的焦烧时间绘制趋势曲线,判断其下降速率是否平稳;
焦烧时间下降速率≤0.4 min/天为佳。
三、再加工性能的核心指标二:硫化平台
1. 硫化平台的定义
硫化平台指胶料在设定温度下达到最zui大da物理性能所需的硫化时间及其维持能力,通常观察**最zui大da扭矩(MH)与最小扭矩(ML)**之间的稳定区间。
ΔM = MH - ML,表征交联程度;
硫化平台保持性:反映胶料对硫化延误或回炼的适应性。
2. 硫化平台变化的影响
硫化平台过低:表明交联度下降,物性不足;
平台缩短:意味着可加工时间减少,加工要求更高;
平台不稳:导致成品性能波动。
3. 再加工硫化平台评估
以典型EPDM胶料为例:
储存时间 | MH (dNm) | ML (dNm) | ΔM | 硫化时间(t90) |
---|---|---|---|---|
初始 | 18.3 | 3.2 | 15.1 | 9.4 min |
48h后 | 17.8 | 3.5 | 14.3 | 9.2 min |
7天后 | 16.6 | 3.8 | 12.8 | 8.9 min |
结论:
ΔM下降超过15%,需重新混炼;
t90变化小于10%,仍可接受;
建议建立ΔM下降判定线:ΔM保留率≥90%为合格。
四、提升再加工性能的工艺策略
1. 适当延长焦烧时间
使用迟效型促进剂(如CZ、D,代替TMTD、NS);
控制活性剂用量,降低交联前活性中心;
添加微量防焦剂(如CTP,常规为0.1~0.3phr);
精细控制混炼温度与冷却强度,防止胶料焦化。
2. 优化硫化体系稳定性
使用结构稳定的交联剂(如DCP、双25);
添加适量防老剂(4010NA、SP、RD)防止储存氧化;
控制橡胶基体中易交联不饱和结构比例,尤其是天然橡胶体系。
3. 控制储存与返炼条件
储存温度控制在5~10℃,避免高温加速交联;
胶料重新加工前应重新测门尼、焦烧时间与硫化数据;
对于返炼胶料,掺混比例≤20%,并重新调整配方硫化系统。
五、实际案例分享
案例背景: 某高铁减振系统供应商采用HNBR胶料,成品物性不稳定,初步排查为混炼胶使用前储存超48小时,且未进行复检。
优化措施:
增加CTP 0.2phr;
t10由原来的6.5 min提升至8.2 min,储存72小时后仍保持在7.4 min;
MH下降控制在3%以内,平台保持良好;
产品批次不良率由7.2%下降至1.8%。
混炼胶的再加工性能,是橡胶加工工艺中极易被忽视但又极为关键的指标。通过对焦烧时间与硫化平台的科学评价,并结合合理的配方与储存控制,可以大幅提升混炼胶的稳定性与再加工可靠性。
特别声明:
Special statement:
转载其他网站内容仅供参考,以传递更多信息而不是盈利。
Reprinting content from other websites is for reference only, to convey more information rather than for profit.
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Copyright belongs to the original author. If there is any infringement, please contact us for dele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