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霜”现象可以说是令品质人员和生产现场最头疼的问题之一。
?? 外观看起来像是胶料“出汗”“泛白”“结晶”;
?? 有的喷霜出现在混炼后,有的在储存中,有的甚至在客户硫化之后才暴露出来;
?? 有的影响外观,有的直接影响物性,造成力学性能下降、制品脱模困难、喷霜返修甚至客户投诉与退货。
问题:为什么会喷霜?哪些添加剂最容易喷霜?如何避免和根gen治zhi?
一、什么是喷霜?为什么这么“难缠”?
“喷霜”(Blooming / Frosting)指的是橡胶中某些成分因分散不良、超出溶解限或迁移等原因,从胶料内部迁移到表面,在常温下析出形成白色或淡黄色粉末、结晶或油状物的现象。
按现象分为:
?? 结晶型喷霜:如硬脂酸、氧化锌等粉末析出,常呈白色薄霜状;
?? 迁移型喷霜:如软化剂、增塑剂溢出表面,有时形成油渍;
?? 冷凝型喷霜:在温差变化剧烈时,胶料中湿气冷凝,促使某些易喷物迁移。
二、喷霜常见物质及识别特征
喷霜物质 | 表现颜色 | 手感 | 易发阶段 | 识别技巧 |
---|---|---|---|---|
氧化锌 | 白色 | 粉状 | 混炼/储存初期 | 浸水不溶,显碱性 |
硫黄 | 黄色 | 沙状 | 常温放置后 | 加热可重新溶解 |
促进剂(TMTD) | 白-灰 | 粉状 | 贮存2~7天 | 强刺激性气味 |
硬脂酸 | 白色 | 滑腻 | 胶温过高时 | 手搓易变透明 |
石蜡类防护蜡 | 白-灰膜 | 油腻感 | 放置7天后 | 热吹可去除 |
增塑剂 | 透明油点 | 油滑 | 刚压片即现 | 手指留油光 |
?? 推荐做法:
现场可通过简单的酒精擦拭+热风加热或水洗测试来初步判断喷霜物质种类。
三、喷霜的六大根本原因分析与排查建议
? 添加剂超量 → 超出饱和溶解度
典型表现: 刚混炼完就开始喷,或者24h内迅速出现大量析出。
主要物质: 氧化锌、硬脂酸、硫黄、促进剂、石蜡、油类。
?? 排查要点:
查配方中是否有“堆料”现象;
检查是否有新增原料未评估溶解性;
计算添加剂在该体系中理论饱和含量。
?? 解决建议:
降低易喷助剂的加量;
替换为低喷型品种(如高分散ZnO、预分散硫黄);
对于无可替代添加剂,可搭配“吸收剂”或母胶分散。
? 分散不良 → 局部浓度异常偏高
典型表现: 表面结块不均匀,有时呈斑点、条纹状。
?? 排查要点:
复查密炼阶段投料顺序;
检查是否使用了预混料或稀释;
检查小料混合时间是否足够。
?? 解决建议:
所有粉状助剂建议先与软化剂预分散后再投;
提前混合小料不少于5分钟;
建立“粉体分散图谱”对比批次质量。
? 原料含水 → 易析出或反应释放
典型表现: 胶片喷霜伴随气泡、表面粘稠,尤其在高湿天气或雨季更明显。
?? 排查要点:
检查白炭黑、硬脂酸是否吸潮;
用玻璃烧杯热压法测试原料含水。
?? 解决建议:
烘干关键原料(尤其白炭黑、硫黄);
投料顺序从“结构填料→吸湿粉→液体油→助剂”;
现场湿度大时启用除湿设备。
? 密炼温度/时间波动 → 添加剂反应不充分
典型表现: 某一批胶料整体出现喷霜,且伴随门尼波动。
?? 排查要点:
检查密炼曲线的温度、能量变化;
查看投料间隔与压料节奏是否偏差。
?? 解决建议:
设定分段密炼温度窗口(如白炭黑段必须达130°C以上);
添加剂分段投料,避开反应温度盲区;
控制加料间隔与排气时间,避免“温度假熟”。
? 配方相容性差 → 相分离导致喷出
典型表现: 胶面出现“油状颗粒”或“乳化样白斑”,越放越严重。
?? 排查要点:
多胶种体系是否未添加相容剂;
油类/树脂是否与主胶极性冲突;
硫化体系不匹配(如使用氯化胶+普通促进剂)。
?? 解决建议:
引入极性过渡剂(如EPDM+NR加环烷油);
油类使用前测试相容性;
改用更适配的硫化体系。
? 环境变化 → 湿度、温差诱发喷霜
典型表现: 储存良好,但运输或气候变凉时集中喷出。
?? 排查要点:
检查仓库温湿度变化;
检查喷霜出现前是否经历温差/降雨。
?? 解决建议:
存放前胶料自然冷却至常温;
夏季包装后避免立即冷藏;
运输中加装防潮膜/抽真空袋。
四、如何在现场建立“喷霜控制标准”?
建议将以下几点纳入品质控制流程:
控制点 | 建议标准或方法 |
---|---|
小料预混时间 | ≥5分钟 |
白炭黑投料温度 | ≥120°C |
胶料静置放置时间 | ≥24小时 |
原料含水率检测 | 每周抽测一次,含水≤0.3% |
加工过程湿度控制 | <65% RH,推荐50±5% RH |
喷霜问题其实不难解决,难的是——识别根因 + 建立标准 + 严格执行。
特别声明:
Special statement:
转载其他网站内容仅供参考,以传递更多信息而不是盈利。
Reprinting content from other websites is for reference only, to convey more information rather than for profit.
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Copyright belongs to the original author. If there is any infringement, please contact us for deletion.